热点关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寻找创新标杆】华北石化优秀共产党员杨向党:用最初的心做永恒的事

更新时间:2022-09-01

特约撰稿人:汪博 宋晓丹


白洋淀畔,扁鹊故里。一辆全国首列满载京六标准车用油品的专列,在2016年11月23日,从这里发往首都北京,正式拉开全国车用油品标准质量升级置换工作的序幕。自此,国内史上排放标准首次实现超欧六标准以及更为严格的美国加州汽油标准。这种油品升级的速度和力度不仅在我国历史上是首次,在全球范围内也是绝无仅有。

从偏居县域靠满足上游勘探开发车用自备油建立起来的化学药剂厂,到今天紧邻雄安新区的千万吨级炼化企业,再到中国石油唯一一家直供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煤先锋油的炼化企业,凭着近40年的砥砺与探索,华北石化坚持走“质量永远领先一步”的道路,早在2004年为保证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的环保指标,在杨向党的带领下正式组建攻关团队,开始了生产“国Ⅳ”标准的柴油艰难历程,终于在奥运举办前的6月28日,一举拿下了符合国家标准的“京Ⅳ”柴油,最大程度满足了奥运用油,中国石油又一次成为生产“国Ⅳ”标准柴油的 “领头羊”!


从满头黑发到两鬓斑白,从普通技术人员到“技术大拿”和“加氢大咖”,对华北石化公司三联合运行部装置长杨向党来说,与炼塔相伴近30年,改变的是年龄,不变的是三十年如一日对炼油事业的热爱。在他带领的技术团队手中,华北石化柴油连续5次实现升级换代;由他牵头负责改造的航煤加氢装置,填补了华北石化航煤产品的空白;他带领的徒弟很多成为技术骨干,并走上重要岗位。他也先后荣获“中国石油榜样·好工匠”“中国石油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有人说,人生很短,若能在一生中,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莫大的快乐。杨向党就是如此,他用最实际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用最初的心,做永恒的事。

一颗决心炼就技术管理“顶梁柱”

聚焦:杨向党不光是华北石化公司三联合运行部装置长,更是技术管理中的能手。刚刚入职时他就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他参与新装置的筹建每一次都在使升级工作稳步向前推进,是名副其实的技术管理“顶梁柱”

杨向党刚参加工作时,华北石化还只是一个15万吨的小炼油厂,因为天然气处置装置急需技术人员,成绩出色的他第一个就被要走了。

入厂18个月,他就结合生产运行实际一口气为厂里提出3个大的技术改造项目,取得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此一炮打红。“从一入厂我就下定决心要狠狠钻研技术,不学出点儿成绩决不罢休。”杨向党说。

1994年开始,华北石化公司开始扩建改造 “三连跳”,生产能力由15万吨逐渐提升到100万吨、500万吨、1000万吨,2000年,公司开始启动产品质量升级准备,在这期间,公司筹建了聚丙烯、加氢、催化重整和催化裂化等多套大型装置。

杨向党作为技术管理的“顶梁柱”,每一次新装置的筹建,他全程参与,跑设计院、跑现场,琢磨管线怎么布置、什么走向,怎么避开地下管线,新装置和老装置100多个节点如何碰头……

杨向党一遍又一遍透视管线的五脏六腑,及时、准确把第一手资料提供给决策者,为每一次升级提供大量的数据和技术支撑,使升级工作一步一步往前推动。


一颗恒心成就柴油升级“第一人”

聚焦:因为一份对职业的热爱,杨向党不断钻研学习,一次又一次挑战新的高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成绩。从“国Ⅲ”到“国Ⅴ”,华北石化公司的油品生产技术,也在杨向党等人的手中,完成了华丽进阶。他也先后应邀参加了银川、兰州、庆阳等石化企业的升级审查,成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专家库里响当当的专家。

2000年,随着公司扩建,杨向党被调到了三联合运行部,总体负责柴油生产。不久,为适应环保要求,国家规定炼厂的柴油必须达到“国Ⅲ”标准才能出厂。

“国Ⅲ”标准,仅硫含量就要降到350ppm。将含硫量一下子降低6倍,这对当时的华北石化来说,是一次全新的考验。

在柴油加氢改质装置开工期间,杨向党负责技术指挥,他从4个班中抽调8名技术骨干,组成“八勇士”,带领大家边学边干。

试压、吹扫、气密、氮气置换、氢气置换……流程多、工作累,杨向党他们面临着一场非凡的考验。最累的是吹扫工作,每个管线都要拆卸法兰、给气、冲压、卸压,一套装置有上万个法兰,还有几万个净密封点,工作量可想而知。但如果装置不能如期开工,产品柴油在规定期限达不到标准,华北石化将面临产品无法出厂,装置被迫关停的严峻形势。

为了抢在时间前面,杨向党带领“八勇士”工作“连轴转”,困了就睡在现场,忙的时候水都顾不上喝,终于按时保质实现了油品升级。

2004年,为保证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的环保指标,华北石化又根据国家要求,开始了生产“国Ⅳ”标准的柴油艰难历程。

杨向党像战场上的战士见到敌人一样,眼睛发亮,一下子来了精神头儿,又一头扎进技改升级的“迷宫”。终于在奥运会之前的2008年6月28日,一举拿下了符合国家标准的“京Ⅳ”柴油,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北京奥运会用油,华北石化又一次成为生产“国Ⅳ”标准柴油的中国石油“领头羊”!

继“国Ⅳ”柴油成功投产后,2012年,华北石化啃下了“国Ⅴ”标准柴油这块硬骨头,再一次改写、刷新了由杨向党和公司攻关团队创造的中国石油“国Ⅴ”柴油升级领先的记录。

2016年初,华北石化攻坚团队又接到了生产“京Ⅵ”标准油品的艰巨任务,而“京Ⅵ”标准油品是目前国内史上最严格的排放标准。

为了生产出符合标准的“京Ⅵ”油品,杨向党和华北石化攻坚团队一刻不停地进行试验、论证,终于在2016年11月23日,华北石化“京Ⅵ”油品专列全国首家运抵北京市场,为2017年1月1日“京Ⅵ”油品销售做足了准备工作。

在一个个技术攻关中,杨向党用行动践行着炼化技术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直到目前,华北石化千万吨装置已经全面投产,“京Ⅵ”油品仍在源源不断的运送到北京市场,而且在以杨向党为代表的华北石化人的共同努力下,华北石化已经能够实现全“国Ⅵ”标准柴油生产能力,华北石化生产的航空煤油也已经成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重要能源供给。

伴随着油品一次次升级换代,华北石化的油品生产技术,也在杨向党等人的手中,完成了华丽进阶。他也先后应邀参加了银川、兰州、庆阳等石化企业的升级审查,成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专家库里响当当的专家。


一颗爱心造就装置运行“把脉人”

聚焦:设备安全,是企业的生命之基。面对与之朝夕相伴的装置设备,杨向党更是爱护装置胜过爱护自己的眼睛。对待他管辖的装置、设备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着、呵护着。

杨向党负责5套装置的技术管理工作,一套装置就有几百台设备,仅一台大的设备,就有上万个零部件,外加十多公里的管网线,如果一个小的零部件发生故障得不到及时处置,都有可能造成整个装置乃至全厂整个流程停机甚至发生爆炸等重大事故。

杨向党对他管辖的装置、设备及其数以百万计的零部件,小到两寸长、手指粗细的放空管他都了如指掌,都能说出它的准确位置和运行状况。

值班员工几次半夜两三点钟发现装置运行异常后给杨向党打电话,他听到装置出现问题,不管睡的多深,都像被扎了一针,在一秒钟之内立即清醒,根据值班人员描述的情况,一边准确坚定地指挥操作,让他们进行紧急处置,一边穿衣服往厂里跑……

2010年夏天,有一次恰逢暴雨半夜两点钟接到岗位电话装置运行出现波动,杨向党像往常一样边在电话中指挥边穿上衣服就往外跑,他抄起雨伞就下了楼。妻子刚准备入睡,杨向党又跑了回来,原来由于雨下得过大,楼道门口的水已经快要没过膝盖了,他被雨水挡了回来。

他赶紧换上雨鞋、雨衣一头扎进了雨幕中……这一去就是五六天,直到所有问题全部解决后杨向党回到家,妻子赵涛一颗悬着的心才落地。

2004年10月,他负责的60万吨/年柴油加氢改质装置在中石油率先引进壳牌标准SDD800降凝催化剂,厂家保证使用寿命是6年,在杨向党的呵护下,安全运行了整整10年,仅此一项,就为公司创造了2000余万元的经济效益。

2015年3月,华北石化启动了航煤加氢装置改造项目,改造项目要利用已有重汽油脱硫及小重整装置,改造施工区域位于重整、加氢等多套运行装置的中心地带,需要在保障其它装置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在地上地下错纵交织的管网群里“伤筋动骨”,焊接管线,动用明火,风险系数近乎极限。

杨向党一连3个月盯在现场,顾不得喝一口水,得了肾结石,疼得直不起腰来,脸色发黄,满头大汗,送到医院,医生说可能是肾结石,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诊,他没有时间做检查,打一针止疼针、带上止疼药,又立马返回装置施工现场,捂着疼痛部位继续指挥施工……

石化企业是十足的高温高压、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高危行业,杨向党离开装置1分钟,就会有60秒钟的不放心。杨向党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奉献给了企业,搬家后他离厂区20多里,每天他都要起大早往厂里赶,虽然爱人和他在一起上班,但一次也搭不上他的车;家里的大小事情,他都顾不上,家里装修都是爱人带病和80岁的岳父全程操持。就连爱人赵涛双眼得了严重的麦粒肿病,他也挤不出时间,拖到大年三十才去看。爱装置,也爱家人,心中有责任,也充满爱,也正是知道平时少了对家人的陪伴,杨向党但凡能抽出时间都尽量多陪陪家人。

“早些年心思全在装置上,一门心思要钻研技术,这么多年大家都说‘向党’竟然不是党员,这回好了,终于要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了。”2019年,杨向党满怀期待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按照党员培养计划他于2021年转正成为一名正式共产党员。能有幸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宣誓入党,感到非常荣幸。入党后,更要发挥先锋带头作用,不能给党员的身份丢人。”



正是很多像杨向党一样的人用一颗颗匠心和几十载的坚守,无数次俯身笃行,擦亮了中国石油的品质底色,彰显着大国重器的非凡气度和深刻底蕴。


社长兼主编:陈雪芹

电 话:(01068515135

编辑部

电 话:(010)68054816/68054837/68054838/68054839

运营部

电 话:(010)68052048

学术稿件咨询电话:

电  话:(010)64936065

新闻投稿邮箱:

zgsbgcxw@126.com

技术文章投稿邮箱:

zgsbgc@126.com

开户行

工行北京礼士路支行

户   名

《中国设备工程》杂志社

账  号

0200 0036 0902 2100 604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一区12号楼4门3层(10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