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云”飘来 电力行业何去何从
更新时间:2017-11-06
编者按:为推动我国电力产业健康发展,帮助电力企业解决转型升级之痛,华为和朗坤强强联手,于9月26日在北京发布“云领电力新时代华为&朗坤战略合作暨电力联合产品发布会”。双方打造包括“设备云”在内的联合产品,建立互联网+电力生态圈。
华为联手朗坤,无疑对我国政府大力倡导的“中国制造2025”及电力行业的数字化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产能过剩的化解,我国电力行业正在面临转型升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适应和引领发展新常态,国家层面明确提出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推动电力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发展,推动电力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撑和推进能源革命。电力行业面对这场“脱胎换骨”般的大变革,该何去何从?作为广大设备管理者,如何举一反三,未雨绸缪?本刊根据发布会整理的资料,或为回答上述问题提供参考。
新闻聚焦:“5朵云”或将颠覆电力行业
众多嘉宾一同按下启动“按钮”,正式发布朗坤&华为电力云平台暨智慧发电联合解决方案
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魏小庆、华为企业BG中中国区电力业务部部长郭浩代表双方公司一起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9月26日,酝酿已久的“云领电力新时代华为&朗坤战略合作暨电力联合产品发布会”终于在北京揭开了神秘面纱。会上,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联袂发布电力联合解决方案。合作双方还围绕电力数字化的开发应用,举办了专题演讲、高峰对话、嘉宾现场互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华为与朗坤联袂发布的电力联合解决方案中,朗坤智慧将其多年积累的“技术平台+业务系统+行业知识库+专家库”智慧结晶与华为在“云、大数据、物联网平台”的经典之作有效融合。双方强强联手后,将共同研发生产云、设备云、售电云、电商云及建造云,这“5朵云”将有望颠覆性地打造一个为全行业提供一体化服务的电力生态圈。
正如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爱斌所言,华为具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朗坤对电力行业则有着“精耕细作”的经典案例,双方联手,必将帮助电力行业升起一朵美丽的“电力云”。仅从硬件方面看,电力行业大量使用“云服务”,IT成本至少降低50%。
观点碰撞:“电力云”应运而生
华为企业BG中国区电电力业务部部长郭浩:
“云服务”正在成为一个新的商业模式
承蒙电力企业客户多年以来对华为的关心和支持,华为ICT产品解决方案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的电力行业,尤其是在国网、南网、五大发电集团以及中电建、中能建等行业重点客户群。通过对电力业务不断探索,华为围绕电力客户需求持续创新,依托扎实的研发和综合技术能力,已经可以为电力用户提供从传统的生产、办公到前沿信息化的“云管端”多产品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实现端到端全方位的服务,华为已成为电力行业领先的ICT解决方案供应商。
随着全联接的智能社会加速到来,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在加速,云服务正在成为一个新的商业模式,数字化、云化,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一个共识。华为践行做多联接,撑大管道,践行企业数字化的业务战略,与电力生态圈伙伴共赢,构建可持续性发展的电力云生态体系,助力电力企业用户迎接云化挑战,同时大力提升电力企业的运作效率,推动电力企业的数字化进程,深入探讨智慧发电和ICT的融合之道。
独行疾,众行远。华为和朗坤均在电力领域深耕多年,双方优势互补,未来计划在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发电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我们陆续孵化出一系列的软硬件一体的电力行业解决方案,共同服务于电力企业客户,助力电力企业信息化、云转型。
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爱斌:
“电力云”促使IT成本至少降低50%
我在电力行业是IT老兵了。我是带有使命感来看待朗坤和华为的合作,做了这么多年的管理、开发、销售,我认为电力行业的IT实际上存在过度消费的情况。以IT硬件为例,可能浪费了一半以上的资源。许多企业将大量数据放在不同的网络上无法交换,无法互相包容,造成了人为的孤岛和运营成本。我们搭建一个云平台,可以租给其他人用,也可以共享,节省了大量的IT应用。单纯从硬件看,电力行业云的大量使用,就会促使IT成本至少降低50%。
两年前的今天,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发出倡议,倡议建立全球能源互联网。能源互联网已成为这个时代能源发展的新方向。在电改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智慧能源将引领能源生产技术与革命,互联网以电力行业为核心为纽带,推动多类型能源网络和交通运输网络的高度整合。在我看来,这是凤凰涅盘的过程,其中蕴含的痛苦和折磨,是一种典型的痛并快乐的过程。
有鉴于此,朗坤与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一起,共同打造“电力云”平台。我相信华为和朗坤强强联手打造的电力联合解决方案,将为我国的电力行业释放出无限的沟通潜能,作为智能电网的赋能者与推动者,将帮助电力行业升起这朵美丽的“电力云”。
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魏小庆:
深度解析:应对新挑战的途径在哪儿
目前的电力行业越来越感觉到来自市场的压力,越来越希望以市场为中心改善客户关系,连接客户,帮助客户提高用电效能。所以,新电改政策出台以后,企业与客户更关注竞价上网、企业诚信及竞争力打造等,以一体化平台为中心,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势在必行。
如何“医治”电力行业信息化软肋
我们知道,自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以来,电力行业特别是发电行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发电行业的管理也在不断地追求卓越。信息化助力发电行业,使得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信息化在这个过程中取得了很多的成果。我们今天回顾整个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应该说还存在着三个方面的不足或是挑战。
第一,过去十几年,电力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在不断地精细化,但我们发现,在电力行业注重应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更多的是把它的焦点和精力放在企业集团内部的管控上。但是在今天的背景下,我们发电企业遇到的问题,迎接的挑战却越来越多,企业应从夯实内部管理开始,逐步把视野面向市场。而面对市场的挑战和压力,信息化也应在强化市场功能方面有所加强。
第二,过去的十几年,我们的信息化,无论是加强集约化管理,还是加强集团化的管控,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可能更多地在关注管理侧。比如我们对机组的优化、对设备性能的提升等,在这方面我们虽然有很多的投入,但是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在设备运行、工艺等方面还有所欠缺。实际上这个也为我们行业的信息化预留了发展空间。当然,这个过程也是因为过去我们的技术支持手段不足,没有今天的大数据理念,没有新的ICT技术支撑。
第三,过去的十几年,信息化更多的是以集团部署为中心,而不是以技术管理和技术服务为中心,这实际上是管理模式上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应用信息化系统时,在管理和在资源配置上可能存在不到位的地方,更多地在强调点的优化,没有从集团、行业发展层面上,更好地配置各种资源,特别是人力的资源。这些既有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也有因为技术发展不足带来的提升机会。
而目前的电力行业越来越感觉到这种来自市场的压力,越来越希望以市场为中心改善客户关系,连接客户,帮助客户提高用电效能。所以,新电改政策出台以后,企业与客户更多关注竞价上网、企业诚信及竞争力打造等,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势在必行。
需要强调的是,以一体化平台为中心,不是以一体化应用为中心,而是用大数据。在一个大平台当中,把过去离散的信息整合、加工,进行价值创造,然后帮助电力行业进行转型升级。
能源互联网驱动产业变革和发展
华为与朗坤联手的最大价值,在于通过大数据、云平台,来解决电力行业存在的问题。一个智慧发电的未来,有三个重要的因素在驱动着它的发展。
第一是技术因素。“云、大、物、移”赋能电力行业。这些新技术在电力行业创造了很多发展机遇及商业模式的转型。其实,能源互联网是驱动产业变革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信息化系统在产业大变革的关键发展时期,有一种裂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就是传统的信息化应用裂化为云上和云下相结合的模式。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已经给发电行业在安全生产、运行优化等方面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比如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预测设备的状态、预警故障的发生。
第二是政策因素。去年,国家相关部门有50多个能源互联网项目。能源互联网已经成为电力行业未来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能源互联网对整个能源结构的发展会产生巨大的示范引领和推动作用。这也是电力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发展机遇。
第三是传统应用裂化为云上和云下相结合的方式。过去,我们只是研究围墙之内集团里的事情,而今天,企业的这堵围墙被“互联网+”推倒了,我们不断接受“互联网+”的倒逼,传统应用已经裂变为两个部分:第一是围墙内。第二是共享经济、共享理念。这就像更大范围的社会化、集约化管理浮到了云端。今天,一个企业自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若想成本最小化、效率最大化解决所有问题,就要启动共享模式,这就需要通过“互联网+”,对整个社会资源进行配置。
接受“云服务”你准备好了吗
在华为与朗坤的合作中,我们有相当清晰的市场云、售电云、建造云、电商云和设备云5大“电力云”图谱,为这个行业提供的“云服务”。
比如售电云。它可以帮助许多发电企业及不同类型的售电企业提供售电服务。尤其是对发电行业的售电公司,我们可提供更加专业的解决方案,因为对我们的企业来说,售电不简单是一个买卖过程,更多的是要结合生产运行,结合未来竞价,从而实现如何为客户争取最大的电量,提供最好最高效的服务。
比如建造云。它帮助众多电力企业在更大分范围内实现合作已成为可能。建造云可以在一个平台上,把设计商、建造商、总包单位、设备供应商、业主、参建单位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平台。
又比如设备云,也叫机备盈行。它可以撬动设备管理的价值链,从保险、投资等方面把整个产业链拉平,使得设备制造、销售、租赁、工厂维护团队、外部检修团队、金融机构等,可以在一个大平台当中协作。尽管这样,设备云平台还仅仅在光伏、新能源板块上得到了应用,但在未来,它一定会倒逼所有的行业,这是一个已经感知的新趋势。近几年,出现了很多专门做远程诊断的公司,我们很多设备企业,把设备诊断数据传到像我们这样的第三方公司,我们通过专家,通过大数据平台、远程诊断等手段,出具设备诊断报告。
我认为,电力行业的“云化”已经是一个趋势,一个方向,我们需要提供这样的“云服务”。我相信通过华为这样优秀的ICT的企业,通过他们的物联网、通信等技术,特别是在云计算、大数据方面的技术优势及朗坤对行业的研究、积淀,双方一定会共同破解行业的困惑,牢牢筑起一个大的“云平台”。

社长兼主编:陈雪芹
电 话:(010)68515135
编辑部
电 话:(010)68054816/68054837/68054838/68054839
运营部
电 话:(010)68052048
学术稿件咨询电话:
电 话:(010)64936065
新闻投稿邮箱:
zgsbgcxw@126.com
技术文章投稿邮箱:
zgsbgc@126.com
开户行
工行北京礼士路支行
户 名
《中国设备工程》杂志社
账 号
0200 0036 0902 2100 604
地 址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一区12号楼4门3层(10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