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全国两会,看制造业发展新趋势
更新时间:2020-10-29
编者按 5月21日至28日,2020年全国两会在北京胜利召开。时值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是提振信心、鼓舞士气的大会,也是凝心聚力、砥砺奋进的大会。
面对当前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5月23日在参加全国政协经济界联组会上,全面分析了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剖析我国经济形势、优势和潜力。他强调指出,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投资需求潜力巨大。
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等不利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快完善安全发展体制机制,补齐相关短板,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积极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并强调要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此次总书记再提“危与机”,为中国经济化危为机开出辩证之方,也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政府工作报告
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总览2020政府工作报告,与装备制造业相关联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大幅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二是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发展社会研发机构。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
三是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创业投资,增加创业担保贷款。深化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新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更大激发社会创造力。
四是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主要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1000亿元。
两会代表委员
聚焦新基建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
推动新基建和新消费的协调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
发展卫星互联网建设灾害预警公共服务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产品中心总经理张云勇:
释放5G投资“乘数效应”
张云勇在《关于5G站址与城市基础设施同步规划的提案》中表示,未来5G基站量将是4G的2倍,5G建设投资将超过万亿元。随着5G网络建设的稳步推进,基站密度逐渐增加,运营商长期面临的选址难、建设难问题将更加突出。
◇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李彦宏:
加快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相关链接
各地方纷纷出台推动工业制造发展新举措
北京: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深入对接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重点研发计划,积极争取承建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围绕量子、光电、医疗健康等领域,超前谋划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国际前沿技术研究,推动设立科学研究基金、颠覆性技术创新基金。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5G、半导体、新能源、车联网、区块链等领域,支持新型研发机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科技领军企业开展战略协作和联合攻关,加快底层技术和通用技术突破。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落实好法律赋予的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筹建北京应用数学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
河北:
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落实“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拓展领域、提升层次、深化合作,如期完成协同发展中期目标。创新行政、执法、税收、统计、生态等政策措施,促进资质互认、资源共享,推进京津冀人才、资金、能源、数据等要素市场一体化。
扎实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加快启动区、容东片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项目建设,统筹58个续建项目和2020年新开工项目,形成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落实国家疏解总体部署,制定实施户籍、教育、医疗、住房等鼓励政策,打造科技创新、高等教育、高端产业、总部金融等承接平台。
湖北:
启动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
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启动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促进汽车、食品等重点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培育壮大以“芯屏端网”为重点的世界级产业集群。
聚焦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和十大重点产业,瞄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光通信、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等细分领域,培植一批龙头企业,集聚更多第二总部和独角兽企业。加快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编制“四基”创新突破项目库,推动协同攻关和应用示范。加快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辽宁:
开展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专项行动
强化科技创新能力。紧紧扭住创新第一动力,争取国家支持,聚焦经济主战场,集聚顶尖人才,成立辽宁实验室,打造引领创新主引擎。开展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专项行动,19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技奖,获奖数量创十年来新高。省内转移转化科技成果超3000项,高新技术企业超500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7500户,瞪羚、独角兽企业达到134户。新增5名两院院士,引进高层次人才1938人。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定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出一批工业互联网项目,华为锦州云计算数据中心启动运行,上云企业3万多户。重点抓好110个工业高质量发展项目,恒力石化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投产,恒大新能源汽车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中国航发燃气轮机公司落户沈阳。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7%左右,制造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江苏:
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聚焦工程机械、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物联网、前沿新材料等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一批强链、补链、延链项目,全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深入推进“百企引航”“千企升级”行动计划,加快培育一批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

社长兼主编:陈雪芹
电 话:(010)68515135
编辑部
电 话:(010)68054816/68054837/68054838/68054839
运营部
电 话:(010)68052048
学术稿件咨询电话:
电 话:(010)64936065
新闻投稿邮箱:
zgsbgcxw@126.com
技术文章投稿邮箱:
zgsbgc@126.com
开户行
工行北京礼士路支行
户 名
《中国设备工程》杂志社
账 号
0200 0036 0902 2100 604
地 址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一区12号楼4门3层(10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