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效益:一项不该被忽视的隐性资产
更新时间:2015-02-16
摘要: | 对设备的有效维护、预防维修甚至采购,对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至关重要。而设备管理与维护,作为企业生产过程的一个突出环节,被重视的程度却远不尽人意。 |
文|陈雪芹
李葆文教授就像一个虔诚的布道者,不失时机地在各种相关场合推广着他的TnPM管理体系。即便是在百忙之中,借助作为广东珠海顺益集团举行的年会兼业务交流时机,也登台作了主题为《规范化的全员生产维护TnPM》的演讲。
李葆文教授及他推广的TnPM管理体系可谓享誉国内外,全球的业内人士几乎尽可皆知。他的英文专著在美国学术出版社出版;他应邀五次参加海湾地区运行与维护会议,在贝鲁特、在吉达、在迪拜讲解他的TnPM。在芬兰的赫尔辛基、比利时的布鲁塞尔、瑞士的卢加诺、意大利的维罗纳、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伊朗的阿瓦兹、哈萨克的奥兹库尔德、伊拉克的鲁迈拉,到处都有李教授传播TnPM的声音。李教授孜孜不倦地在推动着中国特色的管理体系走出国门。
身为学府咨询(国际)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及董事长的李葆文教授,同时还是TnPM管理体系创始人、国际知名设备管理专家,专注于TnPM设备人机系统精细化管理、维修策略设计、设备管理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设计、自主维护流程和基准设计、设备备件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应用。
随着对李葆文教授采访的深入,在我国许多工业领域已被广泛应用的 TnPM不再神秘,而TnPM的创始人,却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在李葆文教授看来,对设备的有效维护、预防维修甚至设备采购,对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至关重要。而设备管理与维护,作为企业生产过程的一个突出环节,在我国被重视的程度却远不尽人意。
“如何通过设备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是企业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设备管理也是资产。早在30年前,德国威士巴登召开的第一届欧洲维修团体联盟会议上就提出‘维修是为了未来的投资’这一口号。注意这个提法,是投资而非成本,投资是有产出的。一把手关注生产效率没错,但设备应用、管理所产生的隐形效率也应关注!”李葆文一针见血地指出。
记者采访许多工作在设备管理一线的技术人员都呼吁,企业一把手对设备管理者的重视程度不够,他们就像企业的幕后英雄,默默地奉献着。
尴尬的幕后英雄(上篇)
“我们默默无闻,修修补补,抢险救火轻车熟路。生产流畅非我们莫属,谁让我们是设备之母。这就是我们——设备管理者,工厂安全健康靠我们来呵护。我们是设备的守护神,企业的脊梁骨……”对于工作在生产一线的设备管理者而言,由李葆文教授作词的这首《设备管理之歌》早已耳熟能详。对于众多默默耕耘在生产现场的幕后设备管理者而言,《设备管理之歌》无疑唱出了他们的心声。
记者了解到,通过对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所产生的效益不可小视,许多企业也很重视这项工作。新疆新汶矿业集团伊犁能源公司从设备的调剂利用、设备维修、施工管理、技术创新和系统优化等方面加强管理,有力地推动了企业提质增效。“我们通过建立健全设备电子信息档案、加大设备清查力度、开展设备自修和施工自管、系统优化和技术创新、合理调整权属单位通讯专线占用等措施,做好闲置设备的调剂利用,有效提高了施工速度。在保证现场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投资,实现节支创效2703万元。”该公司机电装备科负责人介绍说。
缺少学科教育
设备管理者的困惑
“我国的高等教育学科目录,很难找到与设备管理与维修相关的科目了。”拥有30多年国内外大型企业TnPM推进现场实施指导和设备管理规划项目经验、指导过数百家工业企业的现场和设备管理提升的李葆文教授认为,我国的高等院校课程设置与目前的市场需求存在脱轨现象,我们提倡建设“智慧工厂”“两化融合”和“中国经济升级版”等发展战略,都离不开企业生产运行的基础——设备,学科目录应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
李葆文教授介绍说,随着机电一体化、互联网、物联网时代的到来,设备管理的技术难度更高了,先进的设备和落后的检维修以及设备管理队伍的矛盾日益突出。企业装备的技术进步大大超前于管理人才的进步速度。然而高校的学科教育却无法与企业的需求有效接轨。许多专业技术人才由于待遇低、企业重视程度不够,流失严重。有些企业忽视了设备故障造成的停机、事故、环境损失 ,忽视了设备维护、修理、合理储备备品备件等设备管理基础工作,导致了许多设备运行状态糟糕,甚至长期处于恶性循环状态。
事实上,教育发展与产业发展脱节、高校的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的思路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早已被广为诟病。有分析指出,现行教育体制强调以学科基础为依据评估和设置专业,一些高校对市场需求信息反应迟钝,专业结构不合理,本、专科比例倒置,专业设置过细,毕业生知识面太窄,培养的人才门类不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高校学科设置应以市场为导向“订制”人才,让每个学生“适销对路”,让每个学生有“英雄用武之地”。
再教育要发展
设备管理学问大
“很多设备管理人员来源于技术队伍,往往只懂技术不懂管理。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学问,安全生产、节能降耗、润滑管理、设备保养等,都是设备管理者理应具备的能力。高等院校学科设置的短板,成就了设备管理的再教育市场。”李葆文教授深有感触地说。
按照设备管理的定义及概念解读这项工作的内涵,学问可谓大矣!这是一种以设备为研究对象,追求设备综合效率,应用一系列理论、方法,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进行全过程(从规划、设计、选型、购置、安装、验收、使用、保养、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科学型管理方式。它是以企业经营目标为依据,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全过程进行的科学管理,即实行从设备的规划工作起直至报废的整个过程的管理。这个过程一般可分为前期管理和使用期管理两个阶段。设备的前期管理是指设备在正式投产运行前的一系列管理工作,设备在选型购置时,应进行充分的交流、调研、比较、招标和选型,加强技术经济论证,充分考虑售后技术支持和运行维护,选用综合效率高的技术装备。
据记者了解,企业许多从事设备管理的技术人员,既非科班出身,又在管理上存在短板,再学习的愿望很强烈。这样的现状催生了与之相关内容的培训班异常火爆。
设备效益
隐性资产知多少
“我们通常强调的是设备寿命周期的成本最小化,而不是一次性投入最小化。”李葆文强调。
记者研读发现,设备管理的确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企业提供优良而又经济的技术装备,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在最佳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保证生产经营顺利进行,以确保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增加花色品种,降低生产成本,进行安全文明生产,从而使企业获得最高经济效益。在产品的设计、试制、加工、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无不体现出设备管理的重要作用。
包钢无缝厂发布的最新消息显示,该厂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设备管理手段后,降本增效显著。无缝厂以设备精益管理为动力,以对标升级为手段,不断创新设备管理模式,拓宽现场设备管理方法,积极推进设备三级点检工作、设备长寿化工作、区域承包过程管理、能源管理、二级库存管理,大力推行备品备件总包及国产化,实现了设备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有力保障了各项设备经济指标的全面完成。全厂动力费降低了2430万元。
幕后英雄
渴望走向前台(下篇)
“设备运行得好会助推企业蓬勃发展,但人们往往想不到设备管理者在这背后付出的辛酸与努力!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设备管理者待遇偏低,人才流失现象严重!”李葆文教授深有感触地说。
“荣誉属于别人,奉献属于我们。不出事我们被人遗忘,出了事我们脱了不干系,批评指责比表扬要多!”一位长期工作在设备管理一线的负责人对记者说。许多业内人士呼吁,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设备综合管理与许多因素有关。从许多在设备管理改革和设备管理工作中取得成效的优秀单位来看,领导重视是搞好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与保证,这是一条成功的经验,也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前提和基础。
提高运行效率
身负重担不轻松
“设备使用的精髓是资金投入最佳,损耗最小。”李葆文教授认为,现实情况是,企业在进行商务谈判时,往往重视眼前利益而忽视了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和寿命周期效益,这样做往往得不偿失。对于备件采购而言,李教授又提出“周期备件费用最小化,而非备件单价最小化,战略采购和战术采购”这些新概念。对于设备润滑管理,李教授主张一定要切实做好“六定、二洁、一密封、三过滤。”这些核心工作。
业内人士强调,企业创造最大经济效益的高质量产品,设备管理是保证。设备管理水平是企业的管理水平、生产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若疏于管理,用先进设备生产一般产品,会使生产成本增加,失去市场竞争能力,造成极大的浪费;有的先进设备带病运转,缺零少部件,拆东墙补西墙,不能发挥全部设备的效能,降低了设备利用率;有的设备损坏,停机停产,企业虽有先进的设备,不但没有发挥出优势,反而由于设备价高,运转费用大,成为沉重的包袱,致使企业债台高筑,生产经营步履维艰。而一些设备管理好的企业,虽然没有国外的先进装备,由于管理水平高,设备运转状态良好、效率高,一样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强,企业效益也稳步增长。
记者了解到,设备管理还有诸多瓶颈有待突破。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相关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其深层次的原因还是他们在企业的地位低、待遇低状态。随着设备的技术进步,设备的运行操作越来越简单,而设备管理与维修变得越来越复杂,但很多企业却没有好的激励机制与之相适应,人员多处于干“良心活”。此外,“不愿学”、“不抓保养”、管理体系不健全等也制约着设备的高效运行。
TnPM取代TPM
设备管理的中国梦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葆文教授风趣地用这句话形容他倾心推广的TnPM。在他看来,管理者需“量体裁衣”,TnPM才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管理体系。
TnPM是指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Total Normalized Productive Maintenance,简称:TnPM),由李葆文教授在1998年提出,在吸收了日本TPM精髓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形成的一套逻辑与操作指导完整的设备管理标准体系。它是以设备综合效率和完全有效生产率为目标,以全系统的预防维修为载体,以员工的行为规范为过程,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生产和设备保养维修体制。而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则是指“全员生产维修”,这是日本人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生产维修方式,其主要点是“生产维修”及“全员参与”。通过建立一个全系统员工参与的生产维修活动,使设备性能达到最优。
相形之下,TnPM除了涉及生产现场设备管理和自主维护(即TPM的内容),还扩展到设备前期管理的规范化,设备备件管理和润滑管理的规范化,设备检维修模式设计(维修行为和维修决策规范化)、三圈闭环防护体系、清除六源和六项改善、员工成长的有氧活动和班组建设、五阶六维的评价体系等诸方面内容,这也是TPM所无法企及的内容。
“设备检维修系统的科学设计十分重要,这却是TPM的最薄弱环节,中国制造应推广适合国情的设备管理体系。中国智造,智能化维护是未来的大趋势,需要与之适应的现代管理体系支撑。”李葆文教授期待着,TnPM有朝一日能够替代TPM,让设备管理这项工作更具有青春活力,但这还需要大家认知、认同和大力的推动。因为,外国的月亮未必比中国圆。
“智能”管理
与时俱进的挑战
“智能”时代正悄然来临。一个“看门狗”装置可以作为“黑匣子”使用。一旦出现失效,操作员可以从“黑匣子”中得到最后几分钟的导致机床损坏的信息。这样就可以迅速确定故障的位置,进行迅速的修复。同时,相关知识信息也可以和其他用户在互联网、物联网或无线通讯环境下实现资源共享,运用网站通过资源优化来得到近乎零停工的性能。
记者了解到,人工智能在维修领域中主要应用于在故障诊断、维修训练、维修管理、维修评估等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促使智能维修将向着综合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未来,各大型制造企业的制造实施将从传统的工厂集中体系向电子工厂和电子供应链体系转变,网络化的电子维护将为企业提供智能性的预测工具。
“我们的许多新软件、硬件,包括很多移动互联工具都很先进,而且物美价廉,十分有竞争力,完全应该走出国门,在中东、南亚和欧美等地区推广。”李葆文教授认为,随着“智能化”管理时代的到来,广大设备管理人员普遍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的新挑战。“设备管理者要打铁还靠自身硬,磨刀不误砍柴功。时代到来了,大家要准备好!”李葆文教授强调说。
社长兼主编:陈雪芹
电 话:(010)68515135
编辑部
电 话:(010)68054816/68054838/68054839
广告部
电 话:(010)68054837
发行部
电 话:(010)68052048
学术稿件咨询电话:
电 话:(010)64936065
新闻投稿邮箱:
zgsbgcxw@126.com
技术文章投稿邮箱:
zgsbgc@126.com
开户行
工行北京礼士路支行
户 名
《中国设备工程》杂志社
账 号
0200 0036 0902 2100 604
地 址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一区12号楼4门3层(10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