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漠视“设备管家”
更新时间:2015-08-19
——电梯伤人引发的管理思考
特约撰稿人/铜陵创宇机械维修服务有限公司 金长保
如果设备管理行业在国内普遍得不到社会应有的认知、尊重、重视和敬畏,就不可能形成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完善的管理实践体系;不可能在实际管理操作中,能真正将管理落地生根。
据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发布的通报称,2015年1~7月份,全国共发生电梯事故30起,造成27人死亡,11人受伤。
在高楼林立、商贾汇集、机场等等公共场合,电梯是一个再也普通不过的设备。然而现在,这却让许多人在乘坐电梯时感觉忐忑不安、心生敬畏。既然电梯属于特种设备,国家有严格的标准,如果没有重大意外如地震等的发生,就应该保证绝对安全。面对如此频发的电梯伤人事故,许多人不禁在问,怎么会出现这么多电梯伤人的事故?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笔者认为,问题在于对电梯缺乏日常的规范性的维护、保养管理。
我们要对存在设备管理思想意识淡薄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各业都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企业在产品作业领域是由工艺流程和设备的不断进步,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了企业的高速发展。由于设备在产品作业或服务中创造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在财务上核算存在权衡的复杂性,故将其隐藏在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中。
因此,在企业产品或服务创造的价值中,有一部分是由设备创造出来的却不被人见。但人们总是习惯看到现成的、实实在在的价值利益或好处,这种隐形的利益或价值却容易为人们所忽略和遗忘。
同样,设备管理过程中创造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也是隐形的,也是隐身在企业产品或服务中。然而这种被隐藏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却得不到广泛的认知和认可。同时正是这种被隐身、不被人知的价值,也正是导致人们对设备管理思想意识淡薄的根源。
通常认为设备管理不重要,主观上人为的放任了对电梯设备隐患无人监管的现象。更悲哀的是社会上普遍认为,设备管理是维修工的事,随便养几个维修工就是设备管理了。不容质疑它确实与维修工有关联,但不全是。维修是设备管理的一个子系统,设备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管理化的管理工程。它跟生产系统一样都是为企业产品服务,没有谁重谁轻之分。就跟人的消化系统与呼吸系统一样,你能判断这两个系统,哪个重要吗?
如果设备管理行业在国内普遍得不到社会应有的认知、尊重、重视和敬畏,就不可能形成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完善的管理实践体系;不可能在实际管理操作中,能真正将管理落地生根。现实的社会中,总有人喜欢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电梯是不会出现事故的,就人为地放任了对电梯的管理。一旦出现伤人事故,相关部门要追责,才想起对电梯设备进行管理。这种敬畏于追责的,被动式的设备管理,是注定不能持久和长效的。然后一阵风地安排相关人员,开始检查、维护、维修设备,待开机正常后又不管了的“风暴”型机会管理。周而复此不断进入恶性循环。这种集必然与偶然于一体的“风暴”型的设备管理方法,注定要付出惨痛的代价,设备管理者们应认真反思。
那么,我们究竟该怎么管好电梯呢?
对电梯的管理,企业的决策者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清醒认识电梯是需要日常管理的。要把管理电梯摆在日常重要的工作范围之内;要保持高度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命感和风险防范意识。需要厘清思路和管理方法。清醒认识到电梯作为一种特种设备,与其他的设备一样需要日常的规范性的点检、维护、保养和维修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电梯管理和设备管理一样,在社会上应得到尊重和认可,而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无用论的产物。电梯在其管理上有严格的管理流程和技术方法。它也是企业管理的一门学科。
中设【2014】28号文件指出:“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三位一体’的基层设备管理机构,具有日常维护、预知状态、超前管理的保障功能和组织专业维修队伍以完成设备维修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障”;以及“企业负责人重视设备管理工作,将设备管理重心下移并重视设备的安全和节能减排工作,切实提高设备综合效率”;和“主要产品作业线设备能为企业的产品服务,设备停产时间可控及管理经济技术指标先进,设备状态长期保持良好,能动态地掌握设备状态,并有可靠的设备维修措施,确保企业产品生产作业安全运行。”
企业“三位一体”基层设备管理机构,即设备管家。它具有“结构简单、管放分离、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团结一心、目标一致、保障有力、绩效统筹、效高增利”等特点。因此要建立电梯的“三位一体”基层设备管理机构,需要如下几个步骤:
其一,要完善电梯设备管理的组织机构、人员及职责要求:具体落实由那个部门去管?谁去管?管什么?管的好会怎么样?管的不好会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在“三位一体”的基层设备管理机构,即设备管家体系中电梯操作人员、电梯专职点检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各有不同的管理内容和职责要求,责任分解落实到人。
其二,要建立电梯管理的相关管理制度,并组织电梯操作人员、电梯专职点检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等相关人员学习和组织验证;如(电梯知识、技能、安全)培训制度、电梯安全操作制度、电梯的清洁制度、电梯点检制度、电梯维修制度、电梯润滑制度、电梯的应急处置制度以及易磨损件的定期更换检查检测和更换制度等等。制度的建立要有可操作性的实际要求,要能够真正落实到工作中去。不能违背客观事实而超出能力范围。完善工作流程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作业要求。
其三,是建立电梯运行的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对电梯的操作人员、专职点检和工程技术人员建立不同的绩效指标权重;但要目标统一。建立“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考核体系;让电梯操作人员、专职点检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各自的职责要求,完成统一的目标任务。即做到对电梯“预知状态、超前管理”的组织要求,来防范设备事故的发生,让对电梯管理的重视从沉睡中觉醒,不再出现哭泣的眼泪。
社长兼主编:陈雪芹
电 话:(010)68515135
编辑部
电 话:(010)68054816/68054838/68054839
广告部
电 话:(010)68054837
发行部
电 话:(010)68052048
学术稿件咨询电话:
电 话:(010)64936065
新闻投稿邮箱:
zgsbgcxw@126.com
技术文章投稿邮箱:
zgsbgc@126.com
开户行
工行北京礼士路支行
户 名
《中国设备工程》杂志社
账 号
0200 0036 0902 2100 604
地 址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一区12号楼4门3层(100045)